足迹

当前位置:首页>足迹

微力量——新春,写给未来的第七封信

时间:2019-02-04   访问量:1396

微力量——新春,写给未来的第七封信

 

     未来你好

 

     2019可能人类要对一个问题给出答案那就是太平洋两岸到底是相向而行还是分道扬镳。

 

      在这个时代地球都已经接受到来自于外太空的信号要准备星际大战了我是不相信人类能有两个未来的。无论如何人性是普遍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的自由平等和公正是普遍的。寰宇之内殊途同归。

 

       人类共同捍卫地球本质上就是捍卫普遍的人性捍卫普遍的价值。然而如果离开开放和多元人类就危险了。在新年伊始被转发的一篇文章里说道二战期间由于只有一种声音德国人都相信他们被别的国家欺负了尤其是被犹太人欺负了所以德国的普通民众也加入了对犹太人的暴力。我想但凡读点中外历史不难了解一种声音之可怕。

 

       好在有信息技术的变革再微小的个体都可以有自己的声音。在新年转发的另一篇网文里一位出身农村的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戏称自己是低端人口的儿子。她的妈妈在北京被驱逐了后来风头过了妈妈还是选择回到北京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看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自己选择出来的不是由谁规划出来的不知道何时这一点信仰能够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

 

       技术再发达都没有办法删除思考而只要有思考就会有表达。就在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出差回到上海飞机深夜降落在浦东。预约的专车司机打电话给我一听就是带有吴侬软语的上海普通话。据说服务业的发展会让语言变得软化我是信的。韩剧和朝鲜新闻的对比就强烈到很难相信他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一路上这位上海本地司机就感慨如果限制老乡外来人口做专车司机是没道理的老乡们如果真的不能开专车只会让市民出行更麻烦黑车更多管理更困难。

 

       我真的很想对这位上海司机说句谢谢他使我相信在这个身份限制了思考的社会还是有人保持着理性。正是因为这些微话语”,包括我们转发的文章给人感觉不管这样多元的声音多微小它仍然是存在的。

 

       我不得不相信很多微力量组成的潮流有时是微话语有时是微行动。这些话语和行动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吗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荒谬。人类并不是为了留下痕迹而去思考的就好象飞鸟并不是为了划过天空而挥动翅膀。

 

       乐观地说每一句微话语每一次微行动都会像一粒小石子在平静的湖水里荡开涟漪。在已经过去的2018我们借着空间政治经济学短期课程的机会上百人一起为关爱留守儿童而合唱。我仍然四处演讲年终的时候和其他几位学界朋友做了一场公益的经济·快来秀”,尽可能地告诉人们一些中国经济的真相。在一次有关教育的研讨会上我们谈到了日趋严重而紧迫的留守儿童问题所有的参会者都感到很沉重。我对大家说恰恰是因为在一些问题上学术界的观点和现有的做法大相径庭我们才必须坚持继续发出微弱的声音。

 

       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多。不久我推动的一部讲述中国城乡发展的纪录片即将播出几位前辈学者将与我共同发声。接近2018年年尾的时候媒体约我和同济大学的徐教授一起对谈关于拆除违章建筑的事。今天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什么是应该被法律保护的权利城市的美好生活是市民自己选择还是由别人帮我们来界定城市的审美权交给谁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场对谈的最后我提了个建议不如一起来开启一个行动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来找一些案例让管理者、市民和学者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再微弱的声音再微小的行动只要是面向人类共同的未来就一定会帮助我们接近它。这就是我的微信仰。

 

      年复一年新春又要来了。面向人类殊途同归的未来愿你我为之付出些许微力量。如果有为众人抱薪者孤独无援愿我们能够发出些微声音告诉他我们来了。


 

20191-2月间
 



(配图:陆铭)

上一篇:为了孩子,我们呼之以歌

下一篇:【电视片】《乡愁何处—巨变中的中国城乡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