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何曾为力量
时间:2014-07-27 访问量:1337
阅读何曾为力量
邱兵写了篇软文,作为澎湃的发刊词;周小平的“五毛”言论又被转了,肯定骂声一片;许小年说,做公益不用为别的,就为“自私”,因为公益让自己“生命增加了意义”,他边说边落了泪。……阅读进入了朋友圈和APP时代,我看,没什么不好。从前,阅读以独自在灯下捧书结束,今天,阅读从起床后看别人的分享开始。
看上去,澎湃以“时政+思想”为标签,是硬货,邱兵兄一句“我心澎湃如昨”似乎有点不搭。但依我看,难得的不是男人老了,也不是澎湃的理想,难得的是男人虽然老了,但还对着年轻人说理想。你来硬的,我来软的。就冲这种如水的智慧,澎湃的事,我加入。
同样难得的,不是谩骂和鄙视,而是面对祖国的千疮百孔,仍旧大声说“我爱你”。我挺小平一把,虽然他的姓和名都是伟人,放在一起,让人难免以为是个代号,不过,他的分析若能去掉偏狭,即使只对一半,我便敬他。要知道,这已经是一个“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年代,不要说对祖国,对爱人和朋友都难。
最近,我常想,我所从事的专业总是研究制度,但却忽视了人自己前进的可能性。制度不求改变人,只求改变社会,但是,制度有停止的时候,人不会,人还有情感,还有道德观。“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歌前进了;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玫瑰停止的地方,芳香前进了。”小年老师是经济学家,我的前辈同行。我暗暗欣喜,在制度停止的地方,人性前进了。
最近,我还常想,在这“最好的时代”,“最坏”又能坏到哪去?无非是英雄死了,流氓气重了。无非是不小心说到理想,被人用嘲笑的眼神解构了一下。无非是“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觉得幸福。少年时代,“乌云镶着金边”。进了大学,盲从越来越少,规律进了课堂。我们上了社会,国家的发展磕磕碰碰,但我们逐渐集聚了行动的能量,哪怕如雪夜的烛火,照耀的距离不过是一米多一点点。
少年时阅读人文,青年时锻炼理性,壮年时积蓄力量。和时代一起往前走,如果需要,就站在前面,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