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2022,《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学术月刊》,第3期,58-71页。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陆 铭
摘要: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伴随着从计划向市场,从传统向现代,从半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在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深化改革。但应看到,在取得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也制约了高质量的发展。以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目标为目标,中国必须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中国既需要在国内为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又需要在国际交往中说明中国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市场经济、改革
放眼全球,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经济总量第二、人均GDP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现代化国家,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堪称伟大的成功。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并且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亟需建立能够解释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国内要能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也能提出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路径,避免理论的混乱。同时,我们还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理解其与别国的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差异,特别是差异的来源和影响。在国内国际的交流中,这个理论要在人类共有的经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实践之间进行对话。
具体到国内,中国需要一个转型的理论,解释新中国70余年的经济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时期,中国在国内和国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结合中国的转型特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历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体制性结构性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经济学原理和中国实践向全世界给出答案。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提出“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目标,并且将这个目标与既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对应。第二节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以及当代中国经济走过的道路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提出了中国如何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实现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第三节在历史中看中国道路,厘清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以及改革开放对于中国追求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的意义。第四节是全文的总结。